查看原文
其他

这场名为“校外导师”的舞台剧,每一幕都精彩纷呈

XJTLU 西交利物浦大学 2022-09-10



校外导师是西交利物浦大学四大导师体系(学术导师、学友计划、成长顾问、校外导师)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为学生的成长与未来发展提供助力与支持。


2020校外导师师生互选已启动,本期与大家分享校外导师王大刚博士和学生之间的故事一起近距离了解一下这群可爱的导师吧!

固定布局                                                        
工具条上设置固定宽高
背景可以设置被包含
可以完美对齐背景图和文字
以及制作自己的模板


(资料图片)

校外的一家咖啡厅里,一场以金融为主题的小型分享会正在进行,分享者是西交利物浦大学校外导师王大刚。讨论中,大二学生孙畅问了大刚老师一个问题:“毕业后是进国企、外企还是私企好?”


那是孙畅第一次见到大刚老师,“他高屋建瓴,给我方法论上的建议。”


王大刚博士(上图左五)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工商管理专业。2009年,在他的博士生导师——西交利物浦大学执行校长席酉民教授的邀请下,他成为西浦首届校外导师团队中的一员。


十年来,王大刚深谙一个道理:“课本上教给学生的知识很多,但实际上,学生需要一个‘场景’。”


“我们每个老师特别像一出舞台剧,在声情并茂的交流中,让学生的理解更深,未来成长过程中,他们就更能抓住重点。”


舞台剧之壹:洞察力


第一次见面,孙畅记得,“大刚老师特别没有架子,像学校的老师一样,愿意很耐心地教你东西。”


孙畅(下图右一)就读于市场营销专业。“当时我感觉就业环境不是特别明朗,我感到焦虑:什么样的就业路径是对自己最好的?”


针对孙畅提出的就业方向问题,王大刚分享了一个自己带过的北大光华管理学院硕士生的故事。


(资料图片)

“通过真实案例,大刚老师引导我们:在规划职业道路时不要过于在意薪资本身,而要更看重平台能否给你打下基础、给你往上成长的机会。”


“大刚老师特别强调了‘看清事物本质的能力’。从那以后,我一直在训练自己这方面的洞察能力。”孙畅说。


王大刚平时以微信群形式与学生互动,辅以定期面对面交流的分享会,分享会由孙畅的学姐闫梓越(上图左一)负责组织策划。


“我们会定期给同学们发问卷,了解大家在金融方面的知识需求,收集共性问题。然后大刚老师会判断哪些主题比较可行,以及需要邀请哪些分享嘉宾。”闫梓越说。


(资料图片)

金融数学专业的闫梓越是同学口中的“实习大神”。“我的实习经历比较杂,金融领域的每个分支都想去看一看。”


第一次见面,大刚老师给她的建议是:把一个岗位研究深入。


“大刚老师说,可以换不同的实习单位,但研究方向尽量不要变太多。比如去研究所工作,可以挑一个感兴趣的行业分支,扎根得比较深去学习和了解。”


此后,她把精力聚焦于自己最感兴趣的房地产领域,不实习的时候也时常关注行业实时信息。大三寒假,她进入一家房地产投资公司实习。


“将来正式求职的时候,就能从简历中看到清晰的逻辑线、清晰的职业方向。”闫梓越说。


舞台剧之贰:学习力


“世界处于百年大变局,需要职场人具备更强的学习能力。”


如何帮助学生提升学习能力?王大刚把他的方法论总结为“横向的拓宽”和“纵向的加强”。


2017年,三位业界大咖在西浦校园举办了一场讲座。除了在国有金融企业担任高管的王大刚老师,另两位嘉宾是上海摩根士丹利的执行董事、世界500强外企的财务高管。


“同学们有很多兴趣、很多志向,有些不是我聚焦的专业领域,那么我就邀请朋友来做分享,目的是帮大家从横向开阔视野。”王大刚说。


三个人一台戏。做投资、做证券、做财务管理,不同的职业路径,不同的成功样本。


“一场讲座,我们讲三个人各自的职业发展,包括每一步怎么进阶、甚至包括收入变化,这样学生就能建立一个直观的认识。”


在王大刚看来,管理有两个维度——效率和效果,两者都需要在实践经验中获得累积。


“所以,人的能力的增强,离不开一个本质的东西:时间。”


“通过过来人的经验分享,包括成功在哪里、失败在哪里,如果学生能在实践中转化应用,那就是智慧。”


舞台剧之叁:生态群


大三上学期,师生互选系统开放的零点零分,闫梓越守在电脑前,第一时间将精心准备的简历和自荐信发给了与自己专业方向最匹配的校外导师——王大刚老师。


“第二天早上发现,我是第一个被大刚老师选择的学生,心里很激动。”


让闫梓越没有想到的是,还没等她第一次与导师见面,导师带的上一届学生就召集“新同学”们开了个会,分享“怎样与校外导师互动能收获更多”的心得。


一年后,闫梓越接过重任,成为向学弟学妹做分享的“老人”。这一年,纽约大学等多所知名高校向她发出了研究生录取通知,未来她将在金融领域继续深造。


(资料图片)

十年来,王大刚老师带过的西浦学生已超百人。每一届学生都在微信群中沉淀下来,形成一个经验传承的“生态群”。


“遇到问题时,我可以向群里的学长学姐求助,和他们建立联系、获取经验。”孙畅说。


有一次,她申请一个腾讯公司的远程实习岗位,该岗位以促进用户增长为目标。微信群里比她高三届的学长曾弘毅,为简历修改提供了细致指导,“他的指导非常具有实战性”。


“我的简历内容繁杂。学长让我站在HR的角度,提炼关键词,删掉不那么重要的信息;根据岗位描述,提炼出相匹配的关键能力,让简历更有逻辑。”


从众多竞争者中胜出的孙畅,获得了腾讯的实习机会。


大刚老师常说,“往届同学是你的老师、朋友、知心大姐(哥)、未来的合作伙伴。”


“与往届同学交流,可以让学生获得对未来的感知,这就是‘纵向的加强’。”


大刚老师另一句常说的话是:“未来是你们的天下。”


“作为我来说,在上海、在金融圈,我肯定不能说自己是最优秀的那类人;但如果有机会让我去帮助年轻人,给他们更多的资源和指导,我有信心可以让他们成为同辈中最优秀的人。”


记者:石露芸

图片提供:闫梓越 孙畅

新媒体:俞启凡

监制:王婧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原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